隨筆記錄一下這段時間倫敦租屋找房的各種經歷,體感上相較於台北困難的多,尤其是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下,不可能在看完所有有興趣的房子後再決定,大概在一天內就必須以有限的資訊對仲介提出 Offer。
感覺主因是倫敦比台北大得多所以房源分佈更為分散,或是台灣太多屋主改建分租套房來撈錢,不想養車的話就只能貼著大眾運輸工具來找,比如公車站密集處、地鐵站、輕軌站等,導致整個更長的交通沿線上更大量的人爭奪有限的房源。
再進一步考慮犯罪率與生活機能的話就更受限了,有的地鐵站只有東側有餐廳超市,西側則是大量工地或樹林住起來可能有點難受,這些問題對剛來倫敦的我們來說有時都是要實際到現場才知道,對大費周章通勤赴約的人不免蒙上一層失望感。
更別提實際屋況有所落差、仲介放鴿子或臨時延後預約時間、看房之前被其他人截胡等等意外情況了,這些都對找房過程增添大量不確定性。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被作為工具文使用,為目前初來乍到的英國打工度假夥伴,或是有計劃在未來前往倫敦工作的朋友提供些幫助。內容會盡量給出具體數字,並且以我有限的文學造詣把實際情況描繪得生動一些。
個人租屋經驗
抵達倫敦前我先訂了一個月的 Airbnb 作緩衝,很幸運的附近機能相當不錯,最初想以 7 折左右的預算尋找長租,沒想到上租屋網站刷了一下已經剩 10 間。
若是再考量必要生活機能如地鐵站和平價超市,以長期可接受的步行距離(住台北時大概是 0.5 mile,約 800 公尺)做篩選後,大概就只剩 5 間了。
我當時主要使用 rightmove 找房,因為想和其他台灣室友一起合租,spareroom 這種組野團的網站不適合,但上面貌似有機會找到租金較低、租賃條件相對彈性一點的物件。
許多前輩提到看到喜歡的房子直接打電話約時間我蠻同意的,但我仍會用網站幫我自動填入基本資訊和管理進度,畢竟發個 enquiry 花不了十秒鐘,打電話要動嘴講很久還要動手記下來有時容易亂掉。
我在寫文章當下居住的 Airbnb 是間老房子,有些我事先不知道的問題讓我不太喜歡,比如二樓房間天花板是斜的、樓梯太窄 29 吋行李箱橫著搬會卡住、以及太舊的木門關不緊等等。
然而在我看過更多更慘的老房子後,現在短租的這間 Airbnb 已經算是硬體齊全且維護的很好的了。
儘管如此,傳統的老房子依然成了我看房時的 red flag。我蠻建議列出自己在意的條件再找房子時逐一確認,一方面留下結構化的資訊方便日後比較或和室友溝通,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遺漏什麼關鍵需求。
以下是我個人的清單供參考:
must have
- 距離地鐵或輕軌站近,距離如同前文所述,除非有腳踏車或電動滑板車而且有防偷手段,否則 1 mile 以上每天來回走實在有點折磨。
- 附傢俱,全部自己買的話搬家很麻煩,基本的床、衣櫃、餐桌和椅子都要有。
- 有垃圾代收或集中區,Airbnb 的房東再三強調垃圾要分類否則可能被拒收或罰錢。
- 要有陽台或曬衣區,雖然這邊貌似大多不曬衣服但我還是想曬一下。
- 不要和房東同住,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房東覺得沒問題但租客覺得很嚴重的,比如房東突然收了另個新租客,他覺得很合理因為這是他的房子,但你可能就會在完全沒有被事先知會的情況下多個新室友住隔壁間。
- 不要太舊的舊房子,這比較根據個人主觀感受,但我主要從外牆剝落情況、木門及門框窗框邊緣磨損歪斜程度、陽台鐵欄杆生鏽等等情況評估,住進舊房子有更高機率碰上漏水或是內裝毀損等問題。
nice to have
- 電梯,在台北找房時這是 must have,但倫敦許多房子樓層都不高,家當不多找朋友一起扛個兩三層樓應該還好更高的話就會很累,幸好比較新的公寓電梯都是標配。
- 附近不要太多長期施工地,之前在台灣遇過工人長期在住處巷子口群聚喝酒抽煙,甚至囤積垃圾和放置流動廁所,導致整個衛生環境很糟,可能是個刻板印象但我現在對住處附近的工地很反感。
- 不要排屋,特別是社會住宅那種,我去看過一間,光是站建築物外面就能聽到裡面的人講話,公共走廊上也能透過窗戶直接看到房內,烹飪的味道也是迅速瀰漫整層樓。
- 走路 5 mins 內有超市和亞洲餐廳,比如天天超市。
- 電子門禁,Airbnb 住處的物理鎖常常需要把門喬到一個精確的角度才鎖得上,要是壞了需要守家就真的很麻煩。
最後看到了一間符合所有條件內裝格局也很滿意的,雖然略為的爆了 10% 的預算,但新工作下週就要上工,看房過程也被坑了幾次覺得是時候該止損了,於是馬上聯絡室友確認下訂。
說到這個搶房過程也是十分刺激,當天仲介帶我看完房後馬上又當我的面帶了另一組客人上去,看他手裡的鑰匙串數量以及電梯停留的樓層,我很確定他沒有在唬爛我這房子很搶手,至少這個房仲沒有。
於是我馬上打電話給未來的室友確認下訂,並在仲介的網站上填妥資料送出,同時站在房子門口等仲介下來堵他,當面說我送出 offer 了請他聯繫房東,成功阻止了下午看房的所有預約。
等待一小時後便收到了房東的同意回覆,搶在其他已經看過房的潛在住客之前捷足先登。後續和房仲打聽了一下其他兩組潛在租客的預算都比我們高,還好手速夠快沒有被拖入競價的地獄之中,畢竟這會讓租客處於極端劣勢,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現在回顧整段歷程,先拿到一份全職工作的 Offer 可以提升不少競爭力,我猜這也是看房完後許多房仲仍不斷發簡訊提供我其他房子出租資訊的原因,同時也能幫忙 cover 還是學生或是尚未有全職工作的夥伴,更容易找到生活習慣合的來的室友。
在與房東取得共識後蠻多仲介公司會進行 reference check,right-to-rent shared code 和 NI number 都能先準備好。
我遇上的情況比找工作時還要繁瑣,除了工作合約外甚至還需要當時 Airbnb 租屋處的屋主電話,為此我得特別和她打聲招呼麻煩他留意簡訊。
一切談妥後就會進行簽約交屋,合約部分不管在台北或倫敦都一樣務必看清楚或找有經驗的朋友幫忙。
這次的仲介公司有提供免費的入住服務,可以幫我們運走所有不要的雜物,做第一次的全屋清潔,並且協助設定門禁、水電表及網路等等蠻方便的。
和台北不太一樣的文化或規則
接著提幾個可能會導致你措手不及的點,可以先做些心理建設或準備資料。
首先最困擾我的是倫敦的仲介覺得改時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甚至是當天約定時間前三小時臨時改的,如果沒注意到電話或訊息已經搭上地鐵或火車就只好吞掉交通費了。
相對於台北租房很多屋主都是有錢有閒的半退休阿伯阿桑親自帶看,喜歡的話可以當面直接成交,倫敦這邊大多是仲介居中協調,有一定的溝通時間成本和資訊落差。
比如屋主已經成交了卻還沒告知仲介,結果我們還白費力氣跑去看,或是和你聯繫的房仲在忙還沒看你的訊息,結果被另一組仲介與租客搶得先機等等。
順帶一提有些仲介週末會休假,盡量在上工前敲定住處免得需要時常請假看房。
此外租屋市場對租客的要求挺嚴格的,光是在預約時就會確認稅前年收是否到達月租金的 30 倍,否則就需要預付 6 個月租金,還有些房子是只能租給家庭而不允許朋友同住的。反觀台灣的租屋市場雖是地下經濟,但花時間找還是有好講話的房東的。
內裝格局的部分,這邊房子的公共空間佔比相對高得多,以兩房一衛 (2B1B) 來說大部分公共空間像是客廳、陽台、廚房加總都佔一半以上,如果像台灣合租時單純以房間坪數分房租可能不太公平。
外推陽台在這邊非常常見,但是在台灣通常是違建,走在路上時常看到公寓牆面一格格馬賽克狀的外推陽台。有些底部是木材搭建的不確定承重多少,如果想把洗衣烘衣機等家電放陽台的可能要問一下最大承重以及漏水問題。
大部分公寓不同住戶間是磚牆,但同一住戶不同房間之間都是木牆,所以貼著客廳的房間要注意一下隔音問題。
貌似英國人認為房子內不應該有磚牆,主要是讓暖氣有效傳導,以及他們常常重新設計裝潢房子內部,木頭牆拆除時比較不傷地板和天花板。
交通與生活機能上,因為英國的路很多是弧線或是圓圈而不像台灣大多是網格狀,也有像球場或河流這種不能直接穿越的區域,租房網站上顯示和車站的直線距離參考價值有限,建議實際走一次來計算比較準。
某些區域是很純粹的住宅區,飛機降落時看到那種一排排很整齊的傳統英式房屋通常就是,走路 10 分鐘都不一定能看到幾間商店的。
這種房子通常是有車的家庭在住,每週去大賣場一兩次把生活用品補齊,獨活的上班族著這種地方會超不方便。
有些屋主不同意打額外的備用鑰匙,不確定這邊的鎖匠需不需要出示什麼證明才能打,但是在台北很多人都會自己去偷打。
沒有備用鑰匙的話,弄丟了就只能寄託希望於室友,或是找有 24 hrs concierge 的公寓,站在門外等管理員注意到你過來幫忙開門。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接觸到的房源租金都已經包含了除了水電網路帳單以外的所有費用,用高一些的預算找公寓型的住處算是蠻合理且划算的。
不像台灣房東時常壓低租金來提升找房網站的 SEO,實際看房時卻多出管理費、分攤公設電費等等名目,把最終固定租金抬了 10% ~ 15%。
搶房子時的無力感
稍微聊聊我印象特別深的衝擊,原來身處異鄉自己搞定居住問題是這種感覺。
最經典的莫過於刺激的搶房遊戲,原本以為只有買房時才會動用整個家庭的資源來玩,但是在我某次前去金絲雀碼頭看房時,被仲介告知上一組留學生租客直接加價 350 pcm 下訂時讓我有點驚訝。
一方面是懷疑租屋市場是否真的已經內捲到有人願意主動加價替房東抬轎,另一方面是對國際大城市留學生的財力歎為觀止。
雖然不否認他們可能與我年齡相仿就有更厚實的多的經濟能力,但內心有種連租房都是整個家庭之間競爭的感覺,獨自旅外的工作者顯然勢單力薄。
儘管作為經濟上頗有餘裕的科技業社畜,面對一出手就直接加價的競爭者我還是感到力不從心,一個畢業沒幾年的基層上班族想拿下沒有嚴重缺點的房子還是挺難的。
只能在找到 CP 值夠高的物件後快速下訂永絕後患,祈禱別遇上多個租客都給出 offer 淪落到被拿來競價的下場。
原本還天真地以為可以透過挑房子毛病以及其他看房預約來議價,後來發現話語權根本不在租客,多猶豫半天或是想壓低出價只能看著房東和其他人成交。
最後只好把握每次看房機會和仲介深入聊一些,多掌握些市場資訊為下次找房做準備,蠻意外的是大部分仲介對於租客看房後的心得很有興趣也很樂於接受建議,出於好奇我接受了幾位仲介在未來有合適房源時可以直接發訊息給我的提議。
其次就是被臨時改時間的情況挺棘手的,畢竟倫敦比台北大不少所以通勤時間成倍增加,有時規劃好了今天去某區連續看兩三間房,其中一位仲介卻臨時要改明天,額外的交通費加上花心思重新規劃行程也是不小的消耗。
屋況有落差的無奈感也被通勤成本放大了不少,硬體設備壞掉或是還沒補上的我一律視為和網站上不一致,畢竟先付訂金時還看不到最終合約內容,後續也不一定能確定能拿到滿意的設備。
最扯的還有直接少一間廁所的,真的有種浪費時間白跑一趟的感覺。
一些客觀數據
最後是一些數據,大部分是我事前不知道或是沒辦法控制的事情,畢竟如果是能選擇的資訊在看之前就能統計了。
可能這些單調無趣的數字不是每個人都看得下去,但量化資料確實是我希望在制定找房策略時希望看到的,所以我還是在過程中持續記錄下來了:
- 找房時間是 3 月中,在 7 天內一共有 15 間房子想看
- 3 間已經成交只是還未撤下,預約失敗
- 12 間最後有成功安排看房,5 間雙人公寓,7 間三人公寓
- 都是早上 9 點左右先網站預約
- 3 間網站預約後 5 分鐘內直接聯繫我約時間
- 9 間等了 1 小時沒聯繫後,直接打電話去都有成功聯繫上
- 2 間同時被 2 個以上的仲介聯繫,不知道是不是搶生意
- 5 間接電話的只負責排時間,不是帶看的仲介
- 7 間在 Airbnb 住處附近的都要求當天看,5 間其他區的都嘗試約隔天
- 5 間當天早上約,中午或下午就能去看
- 6 間約到隔天看
- 1 間只約到大後天看無法提前,因為明後天預約已經排滿
- 3 間被在約看房當天改時間
- 5 間實際看房時和網路上所寫的描述不一致
- 1 間有重大落差,少 1 間廁所
- 2 間 floor plan 和網站上的不同,主要是房間長寬比和格局安排
- 2 間實際地址和網站上的地圖標記有 3 ~ 5 分鐘步行距離的差別
- 1 間公設硬體有不一致,洗碗機壞掉而且沒有床
- 9 間仲介主動告知有其他考慮中的潛在租客
- 3 間在現場看到前一組或下一組客人
- 1 間見面時被告知上一組客人加價 350 pcm 下訂了,我靠
- 7 間仲介在 2 天內聯繫詢問想法,推測是仲介比較中意我們這組租客
- 12 間都不要求找專業清潔人員,可以自己清
- 12 間仲介都願意分享鄰居和前任租客的粗略資訊,比如國籍和職業
- 12 間仲介都願提提供市政稅和水電費的粗估數字
- 9 間有垃圾代收或集中區,網站都沒寫所以現場問仲介才知道
大概先寫到這邊,其他有想到再補,祝各位找房順利。